202506-16 脑机接口让失语者重新说话 甚至能唱歌 NEW 快科技6月16日消息,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团队研发出研究性脑机接口,可助因神经系统疾病失语者“发声”,成果登《自然》杂志。据了解,该技术能在人试图说话时,将大脑活动即时转化为语音,打造“数字声带”。目前,此技术已在渐冻症患者身上测试成功,其借植入式脑机接口与家人实时对话,甚至能控制语调、唱简单旋律。以往语音脑机接口多将神经活动译为文本,有延迟。而新型系统更似语音通话,交流更自然。该植入式系统由4个微电极阵列构成,电极植入大脑语音生成区。参与者说话时,电极记录神经元活动并传输... Read More >
202506-14 腾讯开源混元3D 2.1大模型:消费级显卡就能跑 NEW 快科技6月14日消息,腾讯在CVPR2025(计算机视觉领域顶会之一)上,宣布混元3D 2.1大模型对外开源,这是首个全链路开源的工业级3D生成大模型,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目前,混元3D模型在Hugging Face(知名的开源社区和技术平台)下载量已超过180万,开源效果受到全球开发者认可,混元3D 2.1模型进一步升级并继续开源。腾讯开源混元3D 2.1大模型:消费级显卡就能跑混元3D 2.1模型从模型权重、训练代码,到数据处理流程上全链路开源。而且适配于消费级显卡,在个... Read More >
202506-13 国际一线水准!理想同学接入DeepSeek-R1-0528模型 NEW 快科技6月13日消息,据理想官方介绍,理想同学手机、网页端已正式接入DeepSeek R1-0528最新版,切换“DeepSeek模型”并开启“深度思考”模式即可体验最新的AI问答、创作能力。据悉,更新后的R1模型在数学、编程与通用逻辑等多个基准测评中取得了当前国内所有模型中首屈一指的优异成绩,并且在整体表现上已接近其他国际顶尖模型,如o3与Gemini-2.5-Pro。在复杂逻辑推理、长文本处理稳定性、代码生成质量等多方面能力直线飙升。国际一线水准!理想同学接入D... Read More >
202506-12 周鸿祎表示:未来一个员工领导100个智能体将成常态 快科技6月11日消息,今晚,在“纳米AI超级搜索智能体”发布会上,周鸿祎兑现了前几日放出的狠话:一个人完成一场完整的新产品发布会。在发布会上,周鸿祎认为:“未来一个员工领导100个智能体将成为常态,届时,个人会成为超级个体,拥有高比例数字员工的公司将成为超级公司。”周鸿祎:未来一个员工领导100个智能体将成常态据悉,6月6日,周鸿祎在微博发文称:“我准备干掉360整个市场部,这样一年可以给公司省下几千万。”他表示:“从当天起,要做一个挑战,一个人完成一场完整的新产品发布会。听... Read More >
202506-11 特斯拉自动驾驶新突破:车辆将首次从生产线直接开到客户家中 快科技6月11日消息,特斯拉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宣布,Robotaxi公开试运营预计将于6月22日开始,首辆实现全自动驾驶的特斯拉汽车计划于6月28日从工厂生产线直接开到客户家中。如果这一计划成功实施,将标志着特斯拉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特斯拉自动驾驶新突破:车辆将首次从生产线直接开到客户家中马斯克一直对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技术充满信心,并多次预测该技术将在未来几年内得到广泛应用。此前,马斯克称,供个人使用的无人监管全自动驾驶功能将在今年年底前推出。预计到明年... Read More >
202506-11 20万一台的“人脑计算机” 可能是人类战胜AI的唯一方式 在《黑镜》最新一季的首集《普通人》里,女主在意外脑死亡后,男主给其接入了“云端大脑”服务,她的部分大脑被切除,换成芯片连接至云端,一个月给软件公司支付几百美金的“订阅费”,以维持“意识在线”。这可能是《硅谷》之后,对于科技巨头最辛辣的讽刺了。然而仅在《黑镜》播出两个月后,现实中已悄然浮现类似技术的雏形。一家名为Cortical Labs的澳大利亚初创公司,宣布全球首款商业化生物计算平台——CL1正式发售。CL1不是一台普通的电脑,它内部拥有80万个活体人类神经元,通过精密的电... Read More >
202506-10 女生坐萝卜快跑无人车经历尴尬一幕:红灯停路口中间被人疯狂围观 快科技6月9日消息,日前,一位女网友发视频称,她和两个朋友在东莞打了一辆萝卜快跑无人车,经历了相当尴尬的一幕。女网友表示,当时车辆行驶在东莞最堵的一个路口,萝卜快跑在绿灯还有几秒的时候冲进了路口。结果行驶到一半路口变红灯,萝卜快跑直接停在了路中间。车辆直接堵了三条车道,对横向行驶的车流造成很大的影响,严重阻碍了道路交通。更让她们无语的是,等到下一波绿灯了,萝卜快跑还没走,也进一步加剧了拥堵。过了一会,交警注意到情况也赶了过来,本来交警是要骂人的,但一看车内没有司机,只能拍照疏... Read More >
202506-10 DeepSeek核心高管离职创业 虎嗅从多个独立信源获悉,半年前,某DeepSeek核心高管已悄然离职创业,并将于2025年圣诞节前后发布Agent产品。有信源告诉虎嗅,该高管系原DeepSeek CTO。不过另有知情人士向虎嗅透露,DeepSeek内部并无明确的CTO一职,即在DeepSeek内部并无明确为“CTO”的职位,但有承担相应工作的人士。上述知情人士向虎嗅进一步透露,这位DeepSeek核心高管的创业项目已拿到某头部VC融资。将时间倒推半年前,2024年12月至2025年1月正是DeepSeek最... Read More >
202506-10 靠ChatGPT狂飙 OpenAI年化经常性收入突破百亿美元 自推出聊天机器人ChatGPT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的年化经常性收入(ARR)已突破100亿美元。ARR通常用于衡量企业从其订阅服务或产品中获得的预期年度收入,特别适用于评估基于订阅模式(如SaaS服务)的企业,因为它反映了企业从现有客户那里获得的稳定、周期性收入。OpenAI发言人告诉媒体,这一财务指标包括其面向消费者的产品、ChatGPT商业产品以及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的销售收入,但不包括微软的授权收入和其他大额交易。去年全年,OpenA... Read More >
202506-09 苹果炮轰AI推理模型:全是假思考!所谓思考只是一种假象 快科技6月8日消息,苹果近日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称推理模型全都没真正思考,无论DeepSeek、o3-mini还是Claude 3.7都只是另一种形式的“模式匹配”,所谓思考只是一种假象。苹果炮轰AI推理模型:全是假思考!所谓思考只是一种假象有人总结到:苹果刚刚当了一回马库斯,否定了所有大模型的推理能力。苹果团队认为,现有评估主要集中在既定的数学和编码基准上,看模型最终答案是否正确,但可能存在模型训练时见过类似题目。并且,这些评估大都缺乏对“思考过程质量”的分析,比如中间步骤... Read More >
202506-05 真能追上华为了吗!北京二环实测蔚来世界模型辅助驾驶 蔚来辅助驾驶,一夜逆袭了?小长假期间,蔚来悄悄上线了世界模型蔚来NWM(NIO World Model),落地了「车位到车位」,引发了一些车主好评,也有一些车主吐槽。带着上述疑问,智能车参考开着一辆老款ES6,从北京四环开到二环再返回,途经孔庙、水立方、西直门,场景覆盖环岛、立交桥、人流较大的景点等等,一句话总结实测感受就是:有惊喜,有惊讶,还有一点点小惊吓。实测蔚来NWM世界模型首先是惊讶,蔚来NWM很有“端味儿”,辅助驾驶时会做出一些不提倡,但大多数司机开车时都会有的行为... Read More >
202505-29 DeepSeek宣布R1小版本试升级:网友实测编程能力已达到国际一线水平 快科技5月29日消息,让不少人意外的是,R2没有等来,却迎来了R1的小版本升级,但实测后实力依然惊人。昨日晚间,DeepSeek在官方交流群中发布通知:DeepSeek R1模型已完成小版本试升级,欢迎前往官方网页、App、小程序测试(打开深度思考),API接口和使用方式保持不变。有人实测了开源R1最新0528版本,其编程能力炸裂(编程能力已达到国际一线水平)。此外,无论是网页生成、小游戏制作,还是复杂的绘图板Bug修复、图片画廊灯箱效果,R1新版都展现了极强的代码生成、理解... Read More >
202505-27 觉醒第一步吗 OpenAI模型在研究中违抗命令 竟然篡改关机脚本 据媒体报道,OpenAI现今最强大的人工智能推理模型“o3”被指在受到明确的人类指令时,拒绝执行关机操作。上周六(5月24日),人工智能安全研究公司Palisade Research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了这项研究,并表示尚不清楚OpenAI的软件为何会违抗命令。觉醒第一步吗 OpenAI模型在研究中违抗命令 竟然篡改关机脚本Palisade表示,o3模型破坏了一个用于关闭系统的机制,以阻止自身被关闭,“据我们所知,这是首次观察到AI模型在明知必须关闭的情况下,主动阻止这一行为... Read More >
202505-27 完全把命交给AI 还不是时候 在中国,医疗 AI 主要有三种类型:医疗影像、医学基因编译以及智慧诊疗。对于智慧诊疗类型,许多公司都有较强的互联网医疗基因,比如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等。过去多年来,这类公司主要依靠互联网卖药模式盈利。在疫情期间,互联网卖药营收全面大增。但如今这个市场已成红海,同质化竞争严重,由疫情特殊时期带来的营收机会也早已消失,相关公司在这方面的收入都进入了瓶颈期。那么,智慧诊疗公司今后将如何构建新的竞争优势?这回,竞争要素终于聚焦到了 AI 上。近年来国家也密集出台政策推动智慧... Read More >